台灣出現了過渡性都市主義嗎?

近年來,法國正在發展一種全新的都市規劃思維與方法。目前有許多項目與方法正以「過渡性都市主義」(Urbanisme Transitoire) 的名義進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就是Grands voisins ,或稱大鄰里計畫Great Neighbors) 。這個計畫位於巴黎第十四區的聖文森特·德·保羅醫院 (Saint Vincent de Paul hospital),並已結束於 2012 年。在這個都市發展專案推行時,該院區正好無人居住,因此 Yes We Camp, Plateau Urbain 和 Aurore 這三個協會建議在計劃工作和行政程序完成前,暫時使用這個佔地 3.4 公頃的院區。整個計畫總共分兩個階段,從 20 15 到 2017 與2018 到 2020 ,共五年間,不僅為空蕩蕩的建築帶來了生命力,還替醫院的擁 有機關(巴黎與大都會市政廳)節省了維護與保全支出。聖文森特·德·保羅醫院成立於 1650 年,從 18 世紀起收留孤兒,並於後期改為幼兒照顧。 具有象徵性的是,該醫院由三個協會使用,這些協會用自己的資金使用這個地方,並對外開放給 地方與民眾使用。

(Photo d’origine : Les Grands voisins)

在2015 2017 年的第一個階段間,協會在佔地兩公頃的建築區內,為弱勢團體提供了 600 張緊急住宿床。此外, 250 個協會、新創企業 與藝術家手作者在這裡舉辦活動。 餐廳、酒吧、在巴黎市中心的露營地、會議場所及超過 3500 平方公尺的室外設施吸引了 訪客與附近居民聚集到此處。2018 2020 年間,即使周 邊的都市發展工作開始進行,協會仍持續在這個逐漸擁擠的空間推動都市發展。

(Photo : Les Grands voisins)

除了透過推廣過渡性都市主義的方法與理念外, 法國也同時以許多類似的方法試圖走上都市規劃的道路。大鄰里計畫還促成原本的都市計畫項目內容產生了改變 。在這個計畫進行之前,開發 商和都市計畫人員以商業發展 為優先,仍想在這個經濟上已經被 認定不適合發展商業活動的地區內 ,劃入更多的商業區。大鄰里計畫的成功,證明了都市發展不應以商業發展為優先,反而應該納入更多的社會 住宅在其中。

大鄰里計畫究竟增加巴黎市政府多少支出呢?答案是,幾乎沒有!因為這協會是透過現場活動的收入 如餐廳、酒吧及出租空間等 自行籌措資金來源。

在法國,過渡性都市主義已經成為法國各領域的 都市 相關專業人士包括都市規畫師、建築師、地方政府 、開發商、協會、公民 都感興趣的內容。法國最大地主 之一 的 法國國家鐵路公司 (The French National Railway Company) 更成立了特別的處室,以過渡性都市主義的方法來改善其鐵路或閒置未利用的不動產,由此可 見各方對實踐都市規劃的熱情。

因此,設想一下,是否能夠將此方法運用在台灣的都市計畫或都市發展,特別是住房、建築物或空地(無論是公有或私有)上 ?

我想,有些例子原本應該 可以作為台灣的過渡性都市主義運用的實例。 身為一位 居住 在台 灣 3 年半的都市規畫師記者 ,我希望能夠分享四個我曾經或多或少參與過的 案例 。2018年,我參加了在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舉辦的工作坊workshop) 。C-LAB 將自己定位為當代文化的新 型 實驗室 。工作坊的舉辦地點在一個 9 公頃的 前軍事基地,那是台北房價最高昂的地區之一。我們與法國的 Yes We Camp 協會共同受邀參與該工作坊,該協會 因 向大眾開放閒置空間 並以大鄰里計畫創造出友善的空間而聞名 。 他們試著展望未來並且激發反思,好讓 這個基地能成為台北真正向大眾開放的 鄰里空間。

該地與法國 大鄰里計畫中的醫院有許多相似之處,如 空置 的建築物、大面積的室外空間、文化遺產、位於首都住宅區等。在相隔數月的兩次工作坊中,Yes We Camp 協會和C-LAB 團隊分享了其技術、 方法以 及願景。Yes We Camp 成員們提出了幾項建議,包括盡快向大 眾開 放 該空間 、運用簡單的室外設施和歡迎標誌方便人們使用、策畫向大眾開放的定期活動、與當地協會建立聯繫等。

C-LAB 顯然不 像大鄰里計畫一 樣由協會或團體自行籌畫資金,而是成為了一個需要仰賴公眾資金的文化機構。這是一個相異的方向及政治選擇。然而,這不是不經意做出的決定。從這個 軍事基地 過去差點被拆除以建造社會住宅的事實中,就能夠得知該地 在政治上 的利益以及背後龐大的壓力。

如果這 個 軍事基地 可以 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Yes We Camp 和我所 參加的工作坊強調的 大鄰里計畫 ,或許是個選項。誰知道呢?也許其他地點也可能成為 這類 計畫的實施對象。

過渡性都市主義不只發生在大面積地區。你可能知道位於師大夜市旁的古風小白屋 ,它是由圍繞著回收和分享的團體所組成,在這個公共建築中,組織了回收、設計、園藝、烹飪和其他工作坊。由於各式各樣的志願者參與並管理工作坊,這一過程有助於建立一個團結的社區。小白屋其中之一的功能是可以借用工具,這些工具大部分是由參與者捐贈而來,他們在沒有義務的情況下 ,貢獻自己 的時間或是提供他們用不到的東西。

古風小白屋

這個做法從2012 年開始到現在。它的發想來自於相當 單 純 的興 趣,就是幫助創造社區,它動員了那些以前不一定參與過這類事情的人。隨後,它影響了臺北市政府的公共政策,並參與了開放綠色空間補貼計畫。最近一些小白屋的參與者打造了另一個地點。緊鄰著社會住宅的IMMA一碼 是個一禮拜開放好幾 天的地方。那裡有手工藝工作坊、會議室與閱讀室, 有時 則會有提供食物的咖啡廳。那裡也是個交換二手物品的地方,參與者們藉由自己的方式營運 以支付房租,並且嘗試使它能夠向公眾開放。

西尾半島物產店 Photo : Morgane Le Guilloux

最後,離開台北,我們來到馬祖群島的南竿島。 西尾半島物產店是一家咖哩和貝類餐廳,也是一個文化基地。這棟公共建築曾 經是海盜基地,有家公司進駐這棟公共建築,並將其翻新以做商業使用。在這裡你可以喝美味的飲料 ,吃美味的咖哩或媽祖群島盛產的貝類特餐。不只這些 ,二樓有時 還會有集會或是展覽。目的不僅是為了恢復使用閒置公共建築,和提供來自媽祖島的當地產品或進口產品,還是為了與當地有心激勵社區和地方經濟的各種團體、協會、企業家或是政府組織建立聯繫。

這是個有趣的過程,目標是為了活化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公共建築。因此發明了另 類的 管理文化資產的的經濟方法,而不是只是花納稅錢維護建築和嘗試將其變為公共空間。

西尾半島物產店 Photo : Morgane Le Guilloux

我希望我有引起你們對於使用不同方法來看待閒置房屋和過渡性 都市主義概念的興趣,閒置空間可以成為都市規劃、建築、地方發展 和不動產管理的實驗場所。

Clément Tricot

中文翻譯:郭連益、楊子瑩、譚雅晴
政大地政碩士班學生

Article for :

地政學訊
第85 期,民國 110 年 3 月 11 日
發行人:孫振義系主任
本期主編: 林子欽
編輯: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學術發展委員會
地址:臺北市 116 文山區指南路二段 64 號
電話:(02)2938 7106 傳真: (02)2939 0251
網址:http://landeconomics.nccu.edu.tw

Votre commentaire

Entrez vos coordonnées ci-dessous ou cliquez sur une icône pour vous connecter:

Logo WordPress.com

Vous commentez à l’aide de votre compte WordPress.com. Déconnexion /  Changer )

Image Twitter

Vous commentez à l’aide de votre compte Twitter. Déconnexion /  Changer )

Photo Facebook

Vous commentez à l’aide de votre compte Facebook. Déconnexion /  Changer )

Connexion à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