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城市在台灣:合作性都市規劃,公民參與及數位工具

This is the translation of our first article about Unlimited Cities Taïwan. Huge thanks to 林亞萱 for the translation.

該怎麼做才能讓居民參與他們的街區及生活環境的改造工作呢?而這又有什麼目的呢?這些我們非常關注的議題在世界各地受到爭論,也是許多計畫探討的核心。我們很幸運地在台灣參與了各種不同的公民參與行動,其中有不少使用了「無限城市」此項數位工具。在此首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此項數位工具以及分享我們於2018年夏天在新竹參加的工作坊。接著,我們將把焦點轉移到近期在台北不同街區中所執行的計畫。

Logo

利於集體智慧的數位工具

利於集體智慧的數位工具「無限城市」是一項合作性都市規劃工具。它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讓任何人都能一同參與城市變遷的過程。它的操作方法相對地簡單易懂。在這個適合於平板電腦開啟的網路應用程式上,使用者能描繪出不同大小尺度的空間:街道、廣場、街區等的未來樣貌。只要一張照片,就能任意拖移程式資料庫中現有的不同元件或是材質,並可依需求調整。 使用者創作出的「拼貼混搭」也能自由地發佈於網路上。 接著,他能選擇是否留下一條簡短文字強調其創作重點。

「無限城市」被用於諮詢流程中,是一項能建構專業人士、居民及地方單位間對話的工具。舉例來說,他們能針對空間的使用及地方的生活習慣進行交流。這些敏感的概念及要素是在辦公室裡很難被察覺到的。同時,這項工具能使常被視為與日常生活的現實脫節的數據、圖表、及概念性等傳統分析工作更加完整。

此應用程式的超級寫實度是我們認為最大的優點之一。當然,操作所獲得的結果絕對不是專業平面設計師的等級。然而,「拼貼混搭」仍有非常不同的優點。首先,它們的操作對任何使用者都十分簡單。每一個人都能輕易上手。接著,照片的使用能讓我們在腦海中有個對真實的環境的投射。製作成果的影響能透過之後實地的直接部署被加強。這能創造出彼此的信任感並正向地簡化互動過程。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專業或行政用語有時非常複雜,以至於專業人士自己也會搞錯。另外,我們對於場景的投射並不是固定在平面圖上,而是在一個三百六十度的環境中。我們也會避免那些非常完美的平面設計作品,因為跟真實的改造相比太過花俏。此外,不同的拼貼混搭都可於線上被瀏覽,任何人都能查看。最後補充一下,這個應用程式不須下載,也不會收集個人資訊。

grenoble_mix

同樣在實地部署的環節裡,活動中的各個導覽者及專案主導者可以同時身兼行動者與觀察者。他們必須能簡單說明此項工具,並讓參與者能輕易理解。這代表著艱難的統整工作是勢必的。但當我們面對龐大且時常讓人難以讀懂的研究時,這是非常有幫助的。現場的專業人士能針對參與者未曾想過且有時難以被察覺或是技術面的主題展開討論。此外,這項工具也讓專業人士能觀察並聆聽不同的聲音,讓資料能更加豐富。這個步驟對於增進都市計畫的創意性及針對地點特性調整技術來說非常重要。

我們就以淹水問題為例來理解不同行動者所扮演的角色。儘管淹水是不定期發生的,它仍然是日常生活中須被定期處理的危害。 居民能對情況的演變或是多少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限制,表達他們的看法及意見。居民所擁有的知識也能揭露不少我們所沒有察覺到的細節。而專業人士則能引導居民往技術或是方法層面深入思考。至於地方單位的代表,不管他們是否為專案的發起人,也在其中擁有其一席之地。他們能好好傾聽居民的聲音並了解地方的需求及問題。他們也可以針對他們投入的行動進行宣傳。在針對地方議題集思廣益的交流中,每個參與專案的一方都能找到他們的利益。

非政府組織「七十億都市計畫者」讓世上每位居民都能參與他所居住城市的建設與改善過程

無限城市此一工具是由城市織品組織(UFO)及建築師事務所HOST所共同設計。根據UFO創辦人之一的建築師Alain Renk的說法,為了想像出不那麼制式化的生活方式及更有創意的都市計畫,無限城市的執行方式以知識、不同使用習慣及集體智慧的分享為主要概念。

都市規劃或建築專案都有非常多不同的執行方法。對我們而言,一個專案關鍵之處在於其參與的角色以及他們的行動力。或許你們對用以說明專案執行方法的各種概念已有些許認識。「上到下」指的是由地方行政單位或是專業人士所主導的決策方式。在這種模式中,居民們基本上很少被徵詢其意見。此執行模式常遭受批評認為是憑空生出專案一樣,也因此難以被人接受。相反地,「下到上」的模式則在決策過程中強調居民的重要性。然而,此模式也遭受指責其居民的技術及專業能力之缺乏,或是批評目標太短視。這兩種決策模式皆以垂直的方式分配專案中不同行動者所扮演之角色。這導致了在決策時可能會有一些衝突。

schéma_paysage-stratégique3 - copie

合作性都市規劃專案需要在民眾參與的實踐方法中有極高的敏銳度以及擁有實地應用工具之創造性。對我們來說,無限城市的價值在於其創意性及發言權的水平分配。相較於去重新定義決策的權力關係,此工具更重要的目的是強化集體實踐以及專業人士、地方政府及公民間的互動。

除此之外,專案計畫能被各式各樣不同的角色所發起。無限城市DIY的應用程式目前是由非政府組織「七十億都市計畫者」以開放原始碼方式所發行。此組織讓想要使用的各單位、大學、協會或是專業人士都能運用此工具。因此,無限城市不專屬於某特定角色或專業人士之用。

schéma_paysage-stratégique3 - copie

除了提供其他以合作性都市計畫為主的意見、協助、社群、研究或課程等服務,此非政府組織也在應用程式適應真實環境的進程中扮演伴隨的角色。關於它在世界各地的使用狀況,它已經或是即將在許多國家被應用:法國、中國、台灣、比利時、丹麥、芬蘭、厄瓜多爾等。被應用的真實環境因此非常不同,且被運用的時程及規模也各有差異。

在台灣的首度實地經驗:在新竹的交流、工作坊與討論

今年夏天,我們參加了於新竹一座公園所舉辦的一系列工作坊。這些活動是由「綠點點點點」所負責辦理。我們受邀主持一場合作性都市計畫工作坊及帶領大家針對街區發展作討論。在不同的工作坊裡,我們有了首次嘗試 « 無限城市 » 的機會。

activités

Source 錄點點點點

舉辦的地點位於被眾多正興建中的建築專案所包圍之街區中的一個公園。新建中的房屋產生了不同的城市型態,即將改變街區的樣貌。高聳的大樓將逐漸取代密集壓縮的街區住宅。街道也正在擴大。向著公共空間的商家店面被奢華的大樓大廳給取代。在許多台灣的城市都可觀察到這種現象。這也引發了我們非常有興趣的議題:街區的變化是否對居住者的使用習慣及活動有所影響呢?人們是如何經驗這些變化的呢?

順帶一提,我們受邀參與活動其舉辦的公園本來原定是要拿來蓋其中一棟現代高樓的。而該項專案後來因為貪污的緣故而被中止。因此公園就在此地被興建了。在七、八月的每個星期天,不同的工作坊在這個公共空間內舉辦,包括城市家具及移動式木頭工作站的建造、藝術創作以及各種聚餐等。透過舉辦此類型的活動,新竹市政府想要發展在英文中被稱做 « community empowerment » 的社區培力。因此我們可以理解,讓當地社群對生活區域的充分活用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由於這次也是我們首次使用無限城市,因此我們也想測試數位工具能帶來什麼實際貢獻。諮詢流程的設計也可以不使用平板。同時,透過印刷圖像及拼貼的輔助,我們結合了應用程式的使用與手動操作。

uc

交流與理解之便利性

這次的經驗雖然短暫但非常有建設性。首先要提的是,我們當時的中文能力還不是太好。其實我們已體驗過類似的狀況——不會說當地語言,尤其是因為幾年前我們曾經在越南工作過。但是當時我們有較充足的時間。但在新竹,由於活動的短暫性,我們擁有的時間非常少。然而,無限城市的簡易操作讓我們能與有些驚訝的居民們慢慢地對話,並使彼此的理解更加順暢。我們抓住重點並談論了簡單而明確的事物。在現場停下來測試應用程式的民眾類型也十分多元:家庭、小孩、老年人、好奇的路人等。

對於這次以交流、社區友好以及手工創作為主的工作坊活動,我們多少抱持著好奇的心態。儘管活動有著新奇或新鮮的特點,我們的出席也讓這些可能無法被如此清楚的談論的主題有被討論的機會。不少居民都與我們表達了想要參與他們街區的發展或是分享意見的意願。這個應用程式收到不少正面的回饋。

此外,數位工具的使用也展現了其優點。我們所準備的創意手作工作坊常被以較輕鬆的方式呈現,甚至是僅針對孩童。而應用程式則被以較認真且仔細的方式使用。我們能現場加載於線上完成的混搭創作並將它們同整在一個影像圖庫中。因此,在一天活動的尾聲我們能互相比較彼此的觀點。

hyperalisme

長期過程的重要性

就這次在新竹的經驗,我們從中學習到了不少正面及負面的教訓。首先,我們對綠點點點點的工作印象深刻。由他們所舉辦的不同工作坊都非常棒。他們成功營造了闔家歡樂的氣氛。我們認為這對讓參與者能自在地談論都市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個主題經常被以太直接的方式談及,因此常顯得很無聊或空泛。

不過,缺乏一個長期計畫的能見度是我們這次參與經驗的一項缺點。關於參與者在活動中所發表的意見或是他們在社區內行動的可能性是否會有什麼後續,許多參與者都向我們表達了他們對此的不解。不過,就一個實際且局面的觀點,這次無限城市的經驗對我們而言是一大成功。但就活動的短暫性來看,我們的參與比較像是在啟發民眾對此工具的認識。儘管這對我們來說已經很值得驕傲,我們依然覺得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無限城市在台灣:用於諮詢後的追蹤?

在參與了這幾個周日於新竹舉辦的活動後,我們收到了來自許多不同單位的合作邀約。我們因此參與了兩項於台北市文山區所進行的計畫。我們之後會發布關於其他計畫的文章。這此之前,你們可以線上查閱《依山小綠洲》此計畫所推出的應用程式。此針對社區發展的諮詢流程是由臺北市政府所發起,並長期由經典工程顧問所主持。你們也可以去關注在一月十二日與學邑工程一同在木柵所舉辦的活動。相關資訊都能在他們的臉書專頁上找到。

譯者:林亞萱

Links :

3 réflexions au sujet de « 無限城市在台灣:合作性都市規劃,公民參與及數位工具 »

Votre commentaire

Entrez vos coordonnées ci-dessous ou cliquez sur une icône pour vous connecter:

Logo WordPress.com

Vous commentez à l’aide de votre compte WordPress.com. Déconnexion /  Changer )

Photo Facebook

Vous commentez à l’aide de votre compte Facebook. Déconnexion /  Changer )

Connexion à %s